以接纳心态取代内斗,以当下模式取代强迫
生命中最温暖的太阳
2020-04-14
生命中最温暖的太阳
作者简介:作者鞠文慧,中专教师,强迫症团训班康复学员,目前已经彻底康复,状态非常好。
我叫鞠雯卉,来自山东省蓬莱市,25岁,目前是一名中专老师,重度强迫症自救成功者,罹患强迫共十年之久,通过学习自我疗法,四年自救成功,目前状态良好,不受症状干扰,性格得到了升华,个人能力得到了锻炼,成功迈入自救成功者的行列,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想用这篇文章来表达我对自我疗法的感谢、回顾自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及祭奠我的十年青春的血与泪。
一.一篇作文引发的“强迫”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苦难,也震出了我自己的真实我。当时,学校为了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征文,由于那时我也深受这些事迹触动,便写了一篇作文,歌颂在地震中“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文章的题目是《生命中最温暖的太阳》,立意是:为什么有人被掩埋在废墟之中数十个小时,孤立无援、伸手不见五指、断水断食、几乎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还能孤军奋战、等待救援,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的奇迹,我想那是对生命的热爱吧,对生命的热爱就是最温暖的太阳,它让你在绝望的时候仍有斗志,在生死边缘,还能有奋力一搏的果敢,在黯然无光的时候,你就是自己的太阳。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自己用了十年的青春岁月,为这篇作文做了最好的注解,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为自己打满分。
这篇作文写好后,拿了很高的分数,老师对我提出了表扬,并且对同学们说:雯卉这篇作文之所以分数这么高,一大半的原因是因为她字写得漂亮。其实这只是老师想要鼓励其他同学好好写字的话,我大可不必认真,但对于那时候极其缺乏安全感,只能从学习成绩中得到些许安慰的我而言,这可是一下“暴击”。我开始惶恐了,“天啊,我一定要写好字,要不然我的作文分数就会很低,我就得不到高分了,我的人生就全毁了!”伴随着焦虑和不安,这种思维一下子固化下来,从此以后,我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琢磨如何写字,这一琢磨就是十年,我每天开始无暇顾及学习和生活,埋头研究怎么样写字——如何落笔、笔和纸应该怎么接触、先写横还是先写竖、快点写好还是慢点写好 .......可想而知,在这种状态之下,我真得不会写字了,每天用左手按着右手,笨拙得、使劲浑身力气,写出来的却是歪歪扭扭、无法识别的字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成绩一落千丈,考试基本只能靠选择题得分,从班级第一名下降到了最后一名。还记得高考的时候,第一场考语文,我使劲用手握住笔,右手停不下来得震颤,我又用左手按住右手,勉强答完了前面的题目,等到我写作文的时候,已经打铃收卷了。我看着周围的同学奋笔疾书,自己却只能交白卷,那种痛苦虽然已经过去五年之久,但无须回忆,我就能够清晰的想见。我是一个上进的学生,而且热爱学习,失去学习能力的我仿佛成了没有线的风筝,失去了人生根基。在此期间,我的强迫症状不断得泛华到生活方方面面——人际交往障碍表现在口吃、赤面恐惧;担心大小便失禁,强迫自己每四十五分钟上一次厕所;害怕走路的声音影响到沿路居民的休息而不敢上街;害怕别人会因为自己而得上强迫症而每天躲起来;担心室友外出晚归发生意外等等。从初二开始到大四结束,我每天都要大哭一场,初高中的时候回家哭,大学里几乎每一个可以哭的地方我都痛哭过。除了每天大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我还暴饮暴食来逃避当下糟糕的情绪,一下子整个人胖了起来,高考体检的时候,我93kg,又因为想要减肥,不满意自己的身材,而造成了进食障碍,每天琢磨怎么吃、吃什么能减肥,“吃”又成了我的梦魇。同时,身材的肥胖,让我失去了人际交往的信心,尤其害怕面对男生,记得二十期团训的时候,21名学员只有两个女孩子,我一进门就被吓到了,第五天中午聚餐还没完事,就急火火得逃离了。这一切的一切,无疑又让我变得更加敏感和自卑。总之,回首向来萧瑟处,是满目疮痍、是苦痛和无助、是没有尽头的黑暗和凄凉。
二.我的原生家庭以及性格
“老实、听话、懂事、认真、刻苦、热爱学习”这几乎是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对我的一致评价,我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敢自诩别人家的孩子,但在学习上的确小有天赋,于此同时,我也是个自卑敏感、在学习成绩上对自己要求苛刻、喜欢异想天开、妄想一步登天、对待自己苛刻、不允许自己在学习上犯错误、易感焦虑且多愁善感的人。
我九岁父母离异,父亲就再也没有管过我,后来小学四年级,开始同继父生活在一起,忘了那个时候在哪里看到的电影还是小说,有个继女被继父强奸的情景,这一情节一下子让我特别没有安全感,我又不敢把我的担心害怕告诉给别人,只能在心里通过思维,一遍遍自我琢磨,我开始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听声音、每天注意自己的饭菜里有没有被下药、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是否对我有异样。
我自己本身的强迫性人格加上原生家庭给我青春期造成的一定的混乱,就这样让强迫症来到了我的生命,造成了十年的人生桎梏。
三.我的自救经历:
2008年7月15号,我来到北京第六医院开始接受治疗,当时仅仅通过填写一些选择题,医生就给出了我是重度强迫和抑郁的检查结果,开了很多药,并叮嘱我一定要服药治疗,绝对不能私自停药,后期可以慢慢减药,但是一旦复发两次就要终身服药。接下来,我先后两次到北京复诊,大一、大二期间,每个月要躲着所有同学,去长春精神病医院拿药,但令我失望的是,即便达到了最大的药量,我的强迫症也没有丝毫的减轻,而且服药造成的嗜睡,给我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后期,在刘鹏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果断停药,接受心里辅导。
我一共参加了20期、26期、27期三次团训,接受了孟老师和刘鹏老师两位老师的个体咨询,历时四年之久,期间经历了许多,比如症状的反复、泛华,强迫症伴随抑郁症和躁狂症,可以这么说,我这十年,经历了几乎所有的神经症,从我身上也能看出自我疗法对于治疗其他神经症的潜质。因为有这些经历,我对自己的状态是有宏观把控的,我知道自己目前是的的确确自救成功的。比起很多能在短期自救成功的同学们,我自愧不如,但我要对自己竖起大拇指,为自己点赞。
四.“我的”自我疗法
自我疗法是孟老师在经历二十载强迫症洗礼后,通过自我剖析和自学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多年心理咨询积累的经验,反复精简后得出的理论,这是孟老师呕心沥血的著作,也是写给我们每个迫友的自救宝典。但是,自我疗法再好,团队老师水平再高,强迫症的自救最后要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头上,靠我们自己一步步走上康复的大道。所以,要把孟老师的自我疗法变成“我的”自我疗法。接下来,我来阐述一下我对自己疗法的一些认识、自救过程中的领悟和走过的弯路。
1. 停止批判——在我的人生bug 里没有人能比我做到更好。
自我批判是一切神经症的催化剂和“点金石”,可以说,几乎一切的症状和继发性焦虑都是在自我批判中被固化下来的,自我疗法称其为理想我。这个理想我最看不上的人就是我们自己,而且他所关注的点并非现实中真正的结果,而是特别喜欢揪着自己做事的状态加以谴责。理想我固执得认为,只要状态有一点不对劲,那么结果一定不可能理想,甚至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但是他忘记了,强迫症人格中自带的完美主义倾向和严谨的态度本身就已经足够了,如果继续施压,只会起反作用。简单的说,我们认为有可能出错的,大概率是没有错误的,即便出现错误了,我们也要理解自己,我们的确尽力了。了解自己的强迫性人格,知道自己是个处处小心谨慎、习惯性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对自己“放养”,培养顺其自然的心态,就是接纳的第一步。
这一点在自救的过程中显得尤其关键。自我疗法应对症状的方式是:觉知— 拦截—回当下。目标是:坚决抵制诱惑,不动用思维,接纳情绪,提升当下做事的能力。但我们在实际应用的时候,纵使悟性再高,也不可能一下子学会,比如我就学习了四年。这是一个一点点摸索、再摸索、跌倒、趴下了、起不来了、休息调整、再上路的过程,由于迫友们急切的自救心态,理想我这时候很容易就开始批判我们在觉知拦截过程中的状态,稍有不对劲就怀疑自己,陷入理论强迫,甚至灰心丧气,认为自己不够努力,甚至还有“你就是不够痛苦才走不出来”这样有失偏颇的论调。
亲爱的朋友们,你从来不是不努力,你是太太太努力了,你哪怕稍微放过自己一点点,也不会让强迫症发展泛化到今天这个地步,不会让自己痛苦到这步田地。对于杂念,更是如此,我们不是不想拦截,而恰恰是因为太想拦截了,极力排斥,才让症状固化下来。我开始的时候,也把“觉知拦截回当下”当做一种咒语,生怕自己做错了,时刻关注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状态,反而忘记了“做当下该做的事情”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对于杂念没有反应,一秒觉知一秒回当下才是最后的自救目标。如果,你现在仍旧认为:自我疗法就是“拦截觉知回当下”,妄图用这种方式一下子把杂念清理干净,状态一下子恢复到理想我的状态。那么可以说,你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自我疗法,离自救成功、拨云见日的那一天恐怕还有一点路要走。
强迫性人格是天生完美主义的努力型人格,哪怕我们目前的现状在不尽如人意,我们也尽全力了,在我们自己的人生模式里,没有人能够战胜我们。
2. 在迷雾中前行——分清虚幻和现实
强迫症一发作,密集的思维、铺天盖地的焦虑感和躯体反应一下子向我们袭来,整个人放佛被一击即中,一下子被控制住了一样,强迫好像是哈利波特里的摄神怪,一下子吸走了我们的精气神。这个时候,站在迷雾中,要想不陷入强迫症的漩涡里,就要学会区分虚幻和现实。现实是当下糟糕的状态、难以承受的躯体反应、焦虑抑郁的感受和弱小的行动力,而虚幻是只要动用思维就能解决以上糟糕的问题、或者至少能够缓解一二,我们就是一直被这种模式困住了。所以,什么是杂念?我的定义是,凡是让我们纠结难受的都是杂念。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们强迫人格固有的性格特征,使得我们在做人做事上有完美主义倾向,即使是没做到位、做得特别差,也只能说是能力比较差,但决不能否定我们的做事态度,所以面对我们做事的结果和做出的种种选择,应该抱有无条件接纳的心态。那能力差怎么办?放心吧,性格中固有的完美欲,会促使我们在恰当的时机和心理状态下进行自我完善的。我们罹患强迫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不相信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下的自我整合能力,但却时时刻刻用完美主义自我要求,这将造成严重的自我内耗,内心没有力量向外释放了,只能上演一出出心酸的游戏和残酷的内战。
所以,感觉到焦虑和难受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对错的,什么道德三观的,立刻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当下是纯粹的感受和真实的体验,确实呀,尤其是初期,即使很快把注意力拉回来了,焦虑情绪也是很难平复的,这个时候很容易沮丧,不愿意继续拦截了,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也是症状对你的一个考验,能否经住思维的诱惑,无论天塌地陷、状态多么让你无法接受,都要采取三不管的态度:不思考、不干预、不后悔。陪伴感受、指引自己回当下、坚决不动用思维干预,说白了,就是甩开一切杂念往前走!状态好能有多好,状态不好又能有多不好,豁出去了,就是不想了,最后你会发现,连躯体反应很大程度上也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感受是第一,当下是老大。孟来师说,砸锅卖铁回当下。刘鹏老师说,不干预才能让真实我成长。所以,此刻还站在迷雾中的你,分清虚幻和现实,大胆觉知,敢于拦截,没有对与错,只有你的经历和成长。
当你开始勇敢得踏上觉知的道路,很多时候会觉得孤单,好像天下之大,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万家灯火,无处可以让你驻足。觉知、行动起来心不甘情不愿,怨恨自己的父母和人生,但请记住,作为你家族觉醒的一员,甚至作为人类意识觉醒的一员,你是伟大的,你改变了你家庭里固有的内耗模式,甚至为人类集体无意识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你感到痛苦了,你不甘心被焦虑压制了,你觉醒了!你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和你站在一起的是所有渴望自由和真理的人,他们都在背后鼓舞着我们,告诉我们:停止思考,放弃防御,光明大道就在眼前。每当觉知的时候,我们就站在了一起。终有一天,我们会在胜利的终点相聚,互道一声“这么多年,你一个人真得辛苦了”。我想邀请你勇敢得踏上觉知之路,以爱之名。
3. 从减肥说起——谈强迫症的形式与内涵
自从14岁强迫症大爆发,我一下子爆肥了90多斤,特别痛苦,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的社交障碍。我太想变瘦了,想要减肥的想法甚至超过了想要走出强迫症的欲望。但是这么多年的减肥是徒劳的,越减越肥。结果当我走出了强迫症,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成功减肥,恢复到了正常体重。所以,由此可见,一切外在都是形式,不解决真正的内涵,怎么折腾最后都是原点。
强迫的外在形式是“抓取”,抓住万一当一万,拼命得找安全感,而且特别容易上瘾,无论是思维还是各种娱乐项目,比如说,我就对食物上瘾,食物是我的避风港,也是最后痛苦的根源。强迫症的内在形式是“匮乏”,表面上我们到处寻找安全感,需要爱,但我们内心又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些,这就使得我们总是疲于奔波于制造安全感,但却无法真正体会到丝毫的平静和温暖,只能麻木得躲在强迫症里。
那么,如何解决内心的匮乏感呢?这个话题太大了,太难了,但我可以明确一点就是:培养自己做事的能力。我们有很多迫友会有一种很明显的感受,就是仿佛有一种业力的牵引,死死拽住我们动不了,不是没有梦想,不是没有动力,不是不想改,但好像总有一股力量拽着我们去烦恼、不让我们做事的力量。所以,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先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事情,不批判自己的状态,不计较得失,在做事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真实我的能力。这一点对于重症强迫症尤其重要,我们经常说,“强迫症一发作,我都羡慕捡垃圾的人”,但是你真能放下身段去做一个自己完全看不上的卑微的工作吗?我的建议是,把每份工作都看成是一个自我历练的机会和成长的助缘,在工作里,把自己“舍”出去,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我成长当成最大的酬劳。
再者,学会一个人走。记得我大三的时候,开始感觉孤独,有时候会觉得“孤独得心都要碎了”。2018年12月25号,我从长春回家,一个人拖着箱子在龙嘉机场走了好几个小时,走到自己完全虚脱了才停下来。正因为这些种种的经历,才让我明白,路上遇到的都是缘,遇到了应当欣喜和感恩。我们本来是路过地球,如果你想在这个地球上死死抓住什么,想要依赖这些缘分,靠住这些缘分,必然是痛苦的开始。
总之,不要多想,“行为上策”,否则永远也踏不出去,总有无数个“前怕狼后怕虎”在拽着你。
最后,我想分享两张旧照片,昏暗的灯光难档青春的朝气,简陋的操场也影响不了快乐的氛围。看着这两张照片,品味其中的暗流涌动和青春的无限张力。至于“谁娶了同桌的你,谁当上了大区经理,谁成了董事长”似乎都不重要了。岁月虽然难静好,但人活一种感觉,一种当下的觉知力,一份对自己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宽容。
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此刻,我想重新为自己当年的那篇作文定一个立意,那就是——无条件接纳是生命中最温暖的太阳。